幼儿阶段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称《指南》)对于社会领域的教学给出了清晰的框架与具体教学建议。
不过在看完《指南》后,部分老师对于其中的内容可能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并且还存在一些疑惑。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冯晓霞教授将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要点进行解读,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
、
1.《指南》为什么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子领域?子领域为什么提那些目标?
《指南》社会领域一开始就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人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既然要在群体中生存,就必然要与他人交往。能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善于不善于与人交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对幼儿来说,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发展基本的交往能力,与周围的人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当前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指南》将人际交往作为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际交往子领域包括四个目标:愿意与人交往、能和同伴友好相处、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及关心尊重他人。这四个目标分别反映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以及在交往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对己对人的认识、态度和相应的行为表现。
相对来说,对社会适应这个子领域大家可能不像对人际交往那么熟悉,但在平日的教育中早有涉及。入园适应、入学适应就是比较明显的社会适应。人一生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环境(如家庭)中生活。有变化就会有适应的问题。幼儿更是如此,他们总要成长,伴随成长他们总要不断地接触、进入一个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小学、不同的同伴群体等)。每个新的社会环境(机构、群体)都有不同的组织结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色期望和要求以及不同的行为规范。只有很快意识到这些要求和规范,并根据这种认识迅速作出调整,幼儿才能很快融入新环境,情绪安定愉快地生活、学习。因此,《指南》将积极适应群体生活、初步理解并遵守群体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对所在群体形成初步的归属感作为社会适应子领域的三个目标。
2.《指南》健康领域中有关于“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科学领域中有关于“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等看似社会领城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那么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什么关系?
社会领域的学习说到底是“学做人”和“学会共同生活”的过程。“做人”和“共同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不只是表现在社会领域的各种活动中,也必然表现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例如,现在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素养就包括合作与交流,因为在现代,没有合作,就无法完成发现新知、创造新知的任务;没有交流,即便是新知也是无法传播开来为人所用的。把“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作为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主要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幼小儿童的情绪状态是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意味着安全感、信任感的建立,也意味着情绪的安定。
从幼儿社会领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来看,它跟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常常伴随着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
3.自我系统的发展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什么它没有在《指南》中单列出来?这部分内客可以教吗?
《指南》没有把自我的问题作为一个子领域单列出来,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如果把“自我”单列,那么与“自我”同等重要的对他人的态度、行为必然也要单列。否则,只突出“自我”,不突出“他人”,不仅与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致,而且是不科学的,因为“自我”是相对他人而存在的,正如心理学家米德所指出的那样,“自我只存在于一定的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自尊、自爱与尊重、关爱他人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指南》把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和关爱尊重他人一起放在“人际交往”子领域下,作为在交往过程中的“产品”,是有一定根据的,而且反映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家都知道,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之一,就是模仿别人的评价。这恰恰反映了幼儿自我发展的特点。
关于自尊、自信、自主是不是可以教的问题,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教”一般是不能奏效的,自尊、自信、自主不是教出来的。自尊自信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态度层面,而情感态度类目标的形成路径主要是体验,是在交往过程和各种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但可以说这种方式基本无效。尽管这类故事可能让幼儿知道自尊自信很重要的道理,但千万不要认为幼儿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能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自尊自信的形成路径不是这样的。《指南》相关建议中提出“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这是幼儿自尊形成的必要条件;“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这可以说是幼儿自信形成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止这些。教师充分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同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自尊与自信。
服务咨询电话:0371-53668679
联系电话:18937130128
邮箱:fengmaojiaoyu@163.com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