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从种植到收获,不同种植阶段教师应如何支持幼儿发展?
来源: | 作者:枫茂教育研学中心 | 发布时间: 2023-04-12 | 3330 次浏览 | 分享到:

  春回大地万物苏,又到了春耕播种的好时节。幼儿园里,青葱的绿植簇拥着绚丽的繁花,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园所处处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


      幼儿园种植活动是幼儿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在种植过程中,幼儿与植物、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充分感知、互动,积累经验。那么,根据选种、种植、收获的不同阶段,教师应如何支持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呢?一起来看看吧!


选种

关注种植的多样性


     “种什么”一直是教师在种植活动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幼儿园三年的时间,不同年龄段幼儿都会经历种植活动。多轮的种植活动与不同季节适合种植的植物,到底如何选择?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跟幼儿一起商量“种什么”,是考量的一部分,另外,教师还需关注种植的多样性


种植的多样性包括:

一是种植种类的多样性。花卉、粮食、蔬菜、水果,都是幼儿园可以种植的对象。三年的时间,可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支持幼儿对不同植物充分感知和了解。


二是种植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生长环境不一样,有的生长在水里,有的生长在泥土里。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也是让幼儿关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途径。


三是生长需求的多样性。植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长、繁殖,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喜阳,有的喜阴;有的喜湿润,有的多浇水后容易烂根。不同植物的种植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不同的经历,增加幼儿对植物的认识,增强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



种植

教师做好引导者、支持者


     在幼儿种植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做幼儿种植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


     让幼儿动手,参与种植的全过程,成为种植活动的主人。种植活动是幼儿亲近自然的好机会。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与泥土、水、空气、植物,以及相关的小动物亲密接触。撒种子前,幼儿用不同工具翻土,对比工具的适宜性;浇水前后,摸一摸、捏一捏,对比感知泥土的软硬……幼儿精心呵护自己种植的植物,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这是幼儿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机会、条件,支持幼儿在种植全过程的积极参与。


     引导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有目的地观察。种植活动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间跨度。教师需要在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制定不同观察计划,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激发幼儿在一段时间里的观察兴趣,避免“观察疲劳”。


      比如,中班幼儿种植青菜,小苗出来后,什么时间可以吃?师幼一起研究菜场里的青菜有多高,做一个标尺插在园地中,当青菜的高度超过标尺时,就可以收获青菜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参照物,可以明显发现青菜的生长。



      支持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对植物生长会有各种类型的问题:为什么有的种子出芽了,有的没有动静?豌豆苗怎么趴在泥土里?教师引导幼儿在有目的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与此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找到解决方案:问一问幼儿园有经验的教师、看看书或到网上寻找解决方法。找到方法后,一起付诸实际,验证方法是否有效。


      链接各领域关键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种植活动不只是科学活动,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是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活动。教师在种植活动中,需要把握各领域的关键经验,结合当下的种植过程,给予幼儿支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收获

回顾种植过程收获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幼儿在盼望中迎来了收获。不同植物收获不同的“果实”,幼儿在不同植物的种植过程中又收获共同的发展。


 收获“果实”


     有了前期不同的选择,在收获的过程中,幼儿能收获鲜艳的花朵、绿油油的蔬菜、沉甸甸的瓜果等。幼儿可以发现,有的植物可供观赏,有的植物可供食用。食用的植物,有的是吃叶,有的是吃果实。


 收获经验 


     教师在收获“果实”的同时,需要与幼儿一起回顾种植的过程。种植中师幼共同的经历、发现,有趣的事情、尴尬的事情,都是有益的尝试和收获。教师有意识地收集相关资料:照片、幼儿的记录等,为种植活动留下痕迹,也为下一轮种植留下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相关经验也在不断生长。


你瞧!在湖北省荆门市育美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蘑菇培养活动呢!


蘑菇培养记 




园所带孩子们开展了蘑菇的科学种养活动,从种植、培育、成长、成熟到美味的蘑菇吃到肚子中,孩子们从疑惑懵懂到惊喜感叹,不仅是一颗小蘑菇的生长之旅,更是孩子们的成长记录!



春天到了,老师带着孩子在培养皿上埋入了菌菇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