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来源:枫茂教育研学中心 | 作者:枫茂教育研学中心 | 发布时间: 2022-11-10 | 30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另一方面,虽然“软环境”受到教师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如何将营造舒适、宽松的心理环境落实下来,却还停留在比较有限的思考上。比如,活动室里拥有了一个似乎挺令人满意的图书角,空间合适,光线明亮,符合幼儿的能力和兴趣、便于取放图书。但是,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到图书角去阅读?其实,孩子们也许尚未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被潜移默化地影响,进而理解“图书区是个很有趣的地方,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阅读”。这绝对不是教师每日提醒幼儿“你可以去图书角看看书、找找答案”就能达到的。这时,我们也许需要在班级里建立一些“制度”,比如每天都请幼儿从图书角挑选一本图书,由教师念给全体幼儿听,围绕故事讲讲自己的想法。或者,教师每天都用几分钟在图书角里陪伴几个孩子阅读。这些看不见的“制度”环境,比空间、材料和标识,更能够传递态度和价值。
   我们往往忙着创设“看得见的环境”,却容易忘记思考如何建立“看不见的环境”以及这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经常对自己提这个问题,有助于教师在这两者之间寻求联系和平衡。

提问4:环境是让我忙起来了,还是让孩子忙起来了

 

无可争辩的事实已经在告诉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着实已经成为了老师们的“心头之痛”。幼儿教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准备环境、提供材料等工作上面,在这方面的付出远远超过和孩子们待在一起以及观察孩子。并且,这似乎是一件永远也看不到头的事。教师们似乎都无可奈何地在忍受着幼儿园教师这份需要“无休无止地创设环境”的职业。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环境创设就是需要教师如此忙碌到职业倦怠吗?显然并非如此。
   懂幼儿教育的教师明白,环境是提供给幼儿学习和发展机会的平台、空间,让他们在环境中拥有大量的、可变化的、非常规的活动的可能性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要通过这个途径培养教师自身成为“粉刷匠、装修工和手工艺人”。环境创设是一项基于幼儿发展和课程需要来规划、设计、提供与之相匹配的若干条件的过程。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索环境创设的要求:环境是让幼儿动起来了,还是让教师自己忙起来了?其实,教师们也经常发现,自己拼命思考设计并制作出的环境与材料,孩子并不感兴趣,即便在要求下去选择和参与了,也花不了几分钟孩子们就全无兴致、心不在焉了。这显然让教师们很有挫败感。让“老师辛辛苦苦而孩子无所事事”的环境是不正常的,也显示出教师在环境创设上的误区。我们期望尽量在创设环境时为幼儿多做一些,准备充分一些,而事实往往是,教师做得越多,幼儿能做得越少。
   也许,解放教师而让幼儿忙碌起来的途径有三条。
   一是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思考哪些是幼儿可以自然参与的、与幼儿的活动完整结合的,尽量将幼儿卷入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决定的让幼儿决定,幼儿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让幼儿贡献他们的力量。
   二是思考环境创设好之后,能够为幼儿提供哪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置身其中乐此不疲,而不是完成教师给定的任务后就被动等待和无所事事。这需要积极地预期和分析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可能性,并且保留出一定的幼儿生成活动的空间。
   三是适当降低空间和材料的结构化程度,让幼儿拥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使用空间和材料的自由。教师只需要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和环境材料的互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环境作出调整。
   经常对自己提这个问题,教师们可以学习着思考和平衡:环境为谁的发展提供机会?究竟谁是环境的主人?

 

提问5:互动的环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互动是幼儿园教师使用的高频词。“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环境说话”等等也是教师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互动基本是幼儿教师环境创设的基础和最终要求。于是,教师们就真的这样去做了,除了布置“主题墙”,张贴幼儿的活动照片、作品以外,还包括将那些幼儿直接操作的材料费力地张贴在墙面上,为墙面可能想到的各处添上文字和标记,有的还用上了“智能化”的多媒体设备,因为它们真的会说话,告诉孩子们该干什么……环境真的就这样与幼儿交流互动起来了吗?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创设的环境都是在要求和告诉孩子“这样做”,并不说明两者在互动。
   在一些时候,环境因为教师人为设计的因素,而变成能让幼儿探索一些事先预定的任务,得到一些预设的结论。这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互动”,但这往往是比较表面的、费力不讨好的。
   幼儿园的环境,因为幼儿施加的活动,而给幼儿的心理体验、思维、动作的发展上带来不确定的结果,并且激发幼儿持续地尝试和选择,才能说明环境在与幼儿互动。
   例如,一个泥地上的水坑,吸引幼儿反复去踩踏,幼儿在体验凹陷的地面的同时,感受不同力度踏下而产生方向、大小不同的水花……环境诱发和维护了幼儿自主的探索,这些探索可以是偶然的,而更多的是相互联系的一系列行为。因为它不断激发和挑战着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技能,幼儿可能不断发现和思考、不断纠正和验证。